loading logo

球場

quotation

力量並非一切
精準更顯功力

quotation

Fry/Straka Global Golf Design

在 Fry / Straka Global Golf Design 兩位高爾夫球場設計大師的帶領下,團隊將其橫跨全球、累積十餘年的豐富設計經驗,致力於為香港船灣高爾夫球會樹立新的行業標竿,引領香港高爾夫球界的未來發展。

arrow-next

下一張

arrow-prev

上一張

無與倫比的高爾夫體驗

您將親身體驗每一個獨具匠心的果嶺,與巧妙潛藏於起伏球道中的每一道挑戰。我們承諾,無論您水平高低、經驗多寡,都將在香港船灣高爾夫球會,找到屬於您的純粹樂趣。

球場佈局

香港船灣高爾夫球會秉持工匠手工藝和土地自然輪廓無縫結合的高端設計概念。從第一個發球檯開始,精心雕琢的景觀完美展現了球道的起伏,與具策略性的沙坑佈局以及迷人水景,渾然天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golf map

每個球洞的背後,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故事,每次揮桿都充斥著刺激與趣味,開啟球手們精湛球技、探索未知的難忘旅程。

號洞

18

標準桿

71

6,637

設計者

Fry/ Straka Global Golf Design

arrow circlearrow circle

1 號洞

球場開局一桿是上坡發球,落球區較為開闊。朝向高地果嶺的第二桿,則是向全球頂尖球場美國 Pine Valley Golf Club 第二洞的致敬;距離果嶺40碼外設有一系列橫道沙坑,這些沙坑的作用更多在於對球手施加心理壓力而非懲罰性障礙。

虛擬遊覽icon

2號洞

第二洞是全場最長的四桿洞。發球路線會稍微向上,朝向起拱落球區。這個落球區是整個球場的至高點,可以飽覽360度美景。果嶺為「水平」果嶺 ⸺ 意思是果嶺後沒有設定框架,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陡峭下坡。我們建議用短五桿洞的策略來應對二號洞,攻果嶺一桿刻意放短,再以切球的方式進攻果嶺,效果會優於遠距離強攻。

3號洞

第三洞發球檯位於球會入口附近,是位於陡峭林蔭斜坡上的左狗腿洞。或許您會忍不住想嘗試直接發球越過左側「走捷徑」,而最明智的打法是打向球道右側以獲取進攻這個下坡、又窄又深的果嶺的最佳角度。但要注意位於果嶺右側、隱藏在果嶺表面下的隱密沙坑。

4號洞

雖然第四洞是全場最短的一洞,但由於果嶺前後距離超過35碼,因此要特別注意球桿的選擇。最好發球偏左,讓球向果嶺位置以彈跳方式下坡;一旦偏右,則要面對一個上坡的切球,或要從沙坑脫困。

5號洞

儘管並非前九洞中最長的四桿洞,但第五洞卻可能是難度最高的一洞。發球方向朝上,面向一條由左至右的狹長球道。在此,精確是首要任務。最重要的是,要將球恰如其分地打上球道向左有綠蔭斜坡,向右則沙坑侍候即便這代表著一號木可能派不上用場。這個洞的攻果嶺一桿是全場最陡峭的一次上坡進攻。記得要選擇更長的球桿,讓球飛躍橫穿球道的溪流,落向依山側而建的陡坎果嶺。即便這一洞打出五桿柏忌球,也夠讓人滿足了。

6號洞

比起上一洞,第六洞就稍顯有點輕鬆了。球洞位於球場中央高地的頂點。開球難度適中,除非您想嘗試擊球飛越左側球道的沙坑。進攻距離不長,但需要慎重對待。您需要一次微妙的觸球才能將球送上這一洞水平果嶺,但要注意,一個深沙坑正在果嶺正前方等球入甕。

7號洞

第七洞繞回高地,但與前一洞方向截然相反,風景也背向而馳。發球相比第六洞難度更高,幾個球道沙坑橫亙在更窄的球道落球區前。面對向一個開闊的果嶺,滾地跑型進攻或許會比較適合。但球手還要考慮果嶺右後方的陡峭下坡。

8號洞

對於這個三桿洞而言,球桿的選擇至關重要。八號洞擁有整個球場最大的果嶺之一,因此旗桿的位置變得非常重要,而且果嶺還被沙坑重重包圍。面對高地上的唯一一個三桿洞,風向、風速將成為影響球員表現的關鍵。

9號洞

前九洞的收官一洞,可能也是全場最戲劇性的一洞。發球面向上方高地一角的落球區。從這個角度望去,俯瞰會所,眺望吐露港,背靠八仙嶺,美不勝收。飽覽美景過後,球員必須有策略地應對這一洞的挑戰。與第一個落球區相比,果嶺高度低了12米,經驗豐富的球手可能會抵受不住誘惑,想在兩次打擊內到達這個五杆洞的果嶺。但要注意的是,果嶺前方驚現溪流,左右更有沙坑侍候。保守的打法是第二桿將球放在低處球道,然後一個短劈打向果嶺。

10號洞

和前九洞一樣,後九洞先從一個上坡發球開始。但十號洞的發球卻遠比第一洞還要兇險。這裡的球道更加狹窄,毗連的溪流從球洞右側汩汩而下。即便發球這桿成功避開了溪流,果嶺右前方也有池塘守護。這個洞距離不算長,但策略部署更為重要,謹慎處理才能有優異表現。

11號洞

十一號洞的發球檯位於山側,這個洞能夠提供長打者施展拳腳的空間。球道落球區相比多數洞都要開闊,只有一個距離後發球檯超過310碼的沙坑。長進攻可以打進相對開闊的果嶺,附近的鳥類棲息地成為了這個洞的特色之一。海港和周邊美景則位於您的左側。

12號洞

很多人可能會將這個三桿洞稱為「明信片」球洞。球洞急降到果嶺區,後方吐露港和周邊區域的景色猶如背景,近在眉睫,攝人心魄,因而有綽號「無邊果嶺」之稱。這個洞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將注意力集中在目標上,以及如何應對發球檯到果嶺之間15公尺的落差對擊球的影響。

13號洞

十三號洞是全場球道最短的五桿洞,但對很多人來說,這個球洞來之不善,前方正有大把難題待您一一解決。這是一個有8-10公尺上坡的開球,球道細窄,左側更有陡下坡。球道沙坑反而是「救命」沙坑,可以防止球滾下陡坡。

14號洞

這是長打者夢寐以求的球洞,是他們嘗試開球直接進攻四桿洞果嶺的絕佳機會。但這一路並非坦途。右邊有溪流湧出,擊球必須橫跨溪面,數個球道沙坑出現在落球區後方,加上高地果嶺可能很難駕馭。保守的打法是將發球擊向球道,然後再用一個短進攻打向逐級而上的果嶺。但即便如此,進攻還是要面臨風險,負責保護果嶺的區域可能會讓球回滾到橫道沙坑。

15號洞

在這個球洞可能會出現全場最戲劇性的發球。發球檯地勢稍高,球手需要將球擊越谷地,而谷底池塘溪流潺潺,斜坡球道會從谷底重新爬升。發球必須巧用策略,避開球道左前方、右後方的沙坑。進攻需要直向被沙坑保護的斜切果嶺。果嶺後有一個陡下坡,因此擊球距離不宜長。

16號洞

十六號洞的發球方式獨具一格。發球檯位於高地頂部,但球道卻向下傾斜,因此球手需要揮桿發球,將球打向谷底的隱蔽球道。對準遠處的果嶺開球,球手就能夠佔領攻占果嶺的有利進攻位。狹窄的果嶺從角落末端延展出去,右側地勢有所提升。上連果嶺的斜坡底部有一條溪流橫跨球道,但應該可以輕鬆避開。

17號洞

這個三桿洞是艱難收官的開始。這是全場距離最長的三桿洞,而且非常狹窄。球洞從右側陡峭的林蔭山腰伸出,又快速朝左急降。果嶺在眼前展開,前半部比後半部更開闊。建議使用稍短的打法,但要確保精準,因為這可能是對這個球洞最好的處理方法。

18號洞

最後一洞是您在香港船灣高爾夫球會揮桿的完美收尾。發球需要稍朝上,打向斜坡球道;這一段球道可能會讓人想起美國公開賽(U.S. Open)的多屆賽場⸺奧林匹克俱樂部(Olympic Club)的十七號洞。一旦球手找到球道,他們就必須決定要怎麼解決橫道沙坑。如果球手可以用第二桿飛躍這些沙坑,那麼他們將收穫短桿攻果嶺的獎勵。但即使球手決定把球放短到沙坑前,他們依然有長距離進攻果嶺的機會。

quotation

造化天成,冠臻之境

quotation

球場所選用的技術會為所有使用者帶來最佳的體驗,同時,我們
也會腳踏實地、步步堅實地履行我們環保的承諾。

prev
next

地形及流體力學設計

球場從山峰到谷底有28米的地勢起伏,憑藉坡度變化和先進的排水系統,確保最佳的可玩性與高效的水分滲透,不論降雨量多大,都能快速排入集水池中,將壯麗景觀與巧妙的工程設計融為一體,帶來難忘的高爾夫球體驗。

卓越草坪

球場選用頂級結縷草(Stadium Zoysia),為香港亞熱帶氣候提供最理想的草坪。結縷草擁有極細的葉片結構,與傳統草坪相比節省三分之一的用水,同時具有出色的天然抗病能力,可保證全年巡迴賽級別的高品質。

符合USGA標準果嶺

球會的果嶺配備地下濕度監測系統,透過調節土壤的濕度,確保草坪健康生長,保證全年提供一流且穩定的比賽條件。

卓越的氣候適應能力

通過精密的覆沙工藝,結合業界領先的沙坑排水系統與最新微纖維沙坑墊技術,能實現高達每天􏚶􏚱􏚱毫米的強大排水能力。

生態化球場管理

香港船灣高爾夫球會率先在亞洲實踐可持續高爾夫理念,採用人工智能驅動的灌溉系統,通過實時濕度監測、天氣預測與雨水收集,實現零浪費的精準灌溉管理。球場設有混能及電動車為日常營運車隊,太陽能板和智能自動化系統,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Plover Cove
體驗中心

Plover Cove 體驗中心誠摯邀請您,踏上一段預見未來的探索之旅。您將在此體驗全球首個於 TrackMan 模擬器上完整建構的香港船灣高爾夫球會,於實地開幕前搶先揮桿。除此之外,您更可在定制化的 PuttView 果嶺上,感受真實草地的細膩質感與細微起伏;並跟隨引導,穿梭於會所內一個個生動場景,開啟一段沉浸式的發現之旅。

我們的團隊